书讯 | 张耀宗《活的传统:新旧之间的常州词派理论》
《活的传统:新旧之间的常州词派理论》
张耀宗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7年
述评
我们今天在谈论古典文学传统的时候,往往将“常州词派”作为一成不变、内涵固定的理论遗产,而忽略了它在现代学术环境中屈折复杂的流变过程。换言之,20世纪的词学著作常被视为传统的延续,在学术研究中被毫无障碍地引用和转述,似乎成为我们阐释过去的理论依据和认识传统的必经之路。这种透明的历史意识一旦被认真反思,潜伏在其背后的诸多问题就会逐渐浮现。
张耀宗博士新著《活的传统:新旧之间的常州词派理论》的研究对象正是这段关系重大却幽微的学术史。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常州词派依然能够活跃于现代学术舞台,首先要归因于它重视文学与历史、政治以及伦理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学术对文学的政治性和历史性进行批判的语境里,这种重视构成了一种抵抗的力量,维护着一个现代主体与历史的关系。但无法忽视的是,任何学者都不可能绝缘于当时的学术环境。常州词派作为政治的、历史的、道德的批评,必然与当时去政治化的纯文学观念发生碰撞。这种碰撞并不一定表现为激烈的否定或漠视,反而发生在对它的坚守、继承和阐释中,需要在文本的内部矛盾里、在不易察觉的细微断裂处去挖掘和呈现。
作者将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传统称为一种“活的传统”,这种看法一方面与龙榆生、刘永济、夏承焘等人词学理论有关,也就是说,比兴寄托理论依然是他们对词作重要的解读方式;另一方面,恰是他们对常州词派暧昧不清的立场、对以《人间词话》为代表的现代词学的矛盾态度,构成了“活的传统”的运行状态。作者发现,这些学者不可避免地被自己所身处的学术语境所裹挟,具体来说就是受到了两次学术思想运动——国粹运动以及整理国故运动的影响,虽然他们不是这两场运动的直接参与者,但却无疑是这两次学术运动的话语遗产的继承者。两次运动所形成的描述传统与现代二元的一系列话语被他们纳入到对词学的讨论中。但同时,这两次学术运动所提供的方法论,得将传统视为一种死亡之物被对象化,不能成为文化身份的承载者,这又促使他们不断地重新论说比兴寄托的传统,但这种论说已经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进行一种传统的现代性转化。作者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揭示出传统的转化过程。在“传统论述者”的面目下,这些学者其实是“新派”的一部分。不过,作者显然无意给出一个简单的“新”“旧”区分,而是着意探讨“新”的运作模式,发现每个学者所面对的不同问题和他们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作者试图通过一种对阐释方式的再阐释来标示一种“活的传统”。这种标示绝不意味着那些阐释方式的重复,而是既保有敬意又带有强烈的反思与批判维度的理论对话。
这本著作的重要特色,就是将理论思考建立在历史化的基础上,重视具体学者在不同的历史和个人情境中对于传统的建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龙榆生、夏承焘、刘永济等人的个案分析,探讨他们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对常州词派理论的不同态度和复杂关系。作者从龙榆生入手,通过分析他与王国维、胡适的对话展现出龙榆生对“比兴寄托”的坚守与代价,呈现出一代学者的无可奈何,这种无可奈何既是对现代学术体制的感受,也指向词人与现代读者的关系。随后,作者开启了对夏承焘的个案研究。夏承焘也对王国维进行过批评。作者指出,他的批评本来可以触及到根本性的问题,但却只被他当成了一个普通的错误。这是因为夏承焘在现代文学分类的影响下,用泛化的“士人”代替了有本事的“风人”,取消了主体的自觉,把“比兴寄托”转化为一种词的类别和修辞方式,从而遮蔽了词体的特殊性。第三个个案研究的对象是刘永济。刘永济重建了古文学的阅读传统,用普遍主义的文学观解决了常州词派与现代文学语境的矛盾。但是,将过去的文学经典被置于现代学术框架之内,进行一种人文主义的或者文化民族主义的解读,必然无法展现出阅读主体的历史性和独特性。作者将最后一个个案研究放在叶嘉莹那里,对其词学理论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叶嘉莹将寄托与比兴的关系转化为“情与物”的关系,又将情与物的关系解释为“联想”。作者发现,叶嘉莹对于“比兴”的阐释融合了常州词派和王国维词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论。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说对应于她对“比”的解释,王国维的“境界说”对应着她“兴”的解释。而王国维“境界说”背后的理论渊源是与中国传统完全不同的叔本华美学,由此,叶嘉莹构建起的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理论的乌托邦”。
作者通过缜密的个案分析呈现出现代中国文化危机的隐蔽性与复杂性。但是,“传统”之所以能“活”,不仅仅在于“辨伪”,更是要通过对现代学术话语中的文学理论范式的反思,重新探讨与传统的对话机制。尽管龙榆生、夏承焘、刘永济等都不可避免地卷入了现代学术的思维模式,但那残存的“比兴寄托”之声依然延续着传统的血脉,依然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生命力。通过对“活的传统”的肯定与召唤,作者强调了比兴寄托的传统,提倡了一种传统的政治性阅读,开启了对“传统文论现代转换”这个大工程进行反思和提问的可能性。
(宋溟)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作者简介
张耀宗,1981年9月生于江苏高邮,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晚清民国时期的文学与思想,曾经在《清代文学研究集刊》《清华大学学报》《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活的传统:对一种政治阅读传统的思考
2,学术史回顾
第二章 不古与不今:围绕胡适《词选》的讨论
1,引子
2,龙榆生对胡适的批评
3,文学史与复古主义
(1)从中西到新旧
(2)回归的意义:南宋词及其他
(3)从词人到作家
(4)结语
第三章 “本事”背后的“风人”——考证、政治与文学
1,经由晚清到两宋:从《彊村本事词》到《乐府补题考》
2,“风人”:考证学视野中自我的政治
第四章 阅读的现代性与“比兴”的旅行
1,引子
2,重建古文学的阅读传统
3,两种传统的矛盾
第五章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叶嘉莹词学理论的内在困境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回顾往期「每周书讯」: